|
![]() |
|
貳、融入式課程的統整模式 | ||||
課程統整的模式 |
||||
學者(年代) | 統整模式名稱 | |||
Jacobs(1989) | 科技整合單元模式 | 結合學科觀點並關注問題、主題的探索,使學生就探究的事件中知覺學科間的關係 | ||
Clark(1986) | 統整教育模式 | 開發人類潛能,主要在聯結學習者的四項心智功能(思考、感受、感官與直覺) | ||
Palmer(1991) | 課程聯結模式 | 允許所有需要的科目加入,題材亦可依特殊需要而改變,非常有彈性,使學習更具有意義 | ||
Drake(1992) | 故事模式 | 強調故事是一種學習方式,可被運用於各年齡層的學習,以探究不同的主題 | ||
Miller(1992) | 全人教育模式 | 避免課程的零碎性而將課程以學科結合,甚至統整的方式來實施,並力求線性思考與直覺間的平衡 | ||
Kovalik(1989) | 統整主題教學模式 | 結合大腦研究(學生如何學習)、教學策略(結合教學藝術與教學科學)和課程發展(不再侷限於教科書)三領域的研究結果 | ||
(資料來源/從課程統整模式談教學設計要領,薛梨真,民88) | ||||
教學理念不同,教學目標不同,甚至教學對象不同,教學時地不同,就可能產生不同的組織方式,所以課程統整可以說千變萬化,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並沒有固定的方式可言。不過,為了實際教學的需要,專家學者還是竭力在歸納、設計各種不同的課程統整方式。例如:從「學科界限」明確與否的角度來看,課程統整的類型可分為「單一學科」、「跨學科」、「科際融合」及「超學科」四大類的課程統整模式(游家政,民88)。茲說明如下: 1.單一學科統整:是指單一學科內教材的重新組合。 2.跨學科統整:學科的界限清楚,但各科的教學活動是以相關的主題相互配合連結起來。 3.科際融合課程:學科的界限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依照知識性質合併的學習領域。例如社會學習領域融合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法律等不同的議題。 4.超學科統整:此類的統整課程完全以學生生活經驗及生活重點作為課程設計的原則。例如「主題式統整課程」設計。 |